《別把高收益債基金當定存》
這是11月份我在Money雜誌的專欄,來聊聊台灣投資人對高收益債堅定不移的熱愛⋯,高收益就等於投資界的高富帥嗎?嗯,如果你這麼想,可能就誤會有點大了。辛苦掙來的錢,當然要愛的瘋狂更要愛的理智喔❤️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十月的股災,把很多投資人嚇到了,我卻被另一件事嚇到了,那就是台灣投資人對高收益債擁有堅定不移的愛。今年來台灣高收益債基金規模幾乎月月創歷史新高,累積淨流入達3000億元,反觀美國的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在近三個月流出2.6%,是最大淨流出的基金資產類別。便可看出台灣人「死忠」的性情。
但這到底是真愛還是溺愛? 愛上高收益就等於愛上高富帥嗎?很多投資人可能會回答說,「沒有啦,只是把它當做大仁哥,是穩定守侯資產的類定存」,但是,真的有這麼穩嗎?
從2010年初以來,境內高收益債券基金迅速成長,從117億台幣成長至2136億,成長了18倍之多。境外高收益債基金從393億台幣成長至1.22兆台幣,對照現在境外基金銷售總規模3.36兆台幣,占了36%,也就是說平均每位投資人持有100元境外基金中,有36元就放在高收益債券基金。
台灣投資人有多愛它的高利息,正反應台灣利率有多低。大家可能都快忘了,很久很久以前台灣活儲利率高達4%以上,股民大部分錢放活儲,少部分拿去玩股票,生活愜意的很。但自從2003年1月開始,台灣銀行將活儲利率從1.35%降至0.9%,之後又繼續調降至0.75%,台灣就開始步入低利率時代至今。
很多人可能會問,2004年美國開始升息後,台灣不是也有跟著升息嗎?真相是,台灣金融機構吃了存款戶的豆腐很多年了。台灣雖然跟著美國升息,央行的重貼現率從2004年的1.375%調升至2008年的3.625%,總共調升2.25%之多,但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從1.4%調升至2.735%,調升1.335%,調幅僅為央行利率調幅的6折而已!
而銀行的活儲利率在那波升息期間,絲毫未動!你沒看錯,一點都沒有調整。由於活存是銀行最龐大的負債,只要一調升利率,就會大大影響銀行獲利,所以面對升息循環,銀行有志一同都不太調整活儲利率,央行也沒有督促銀行調動,使得台灣民眾陷入低利率的困境。
投資人自然會尋找出路,於是高收益債基金便成為替代低利率的商品之一。銀行理專推銷高收益債券基金,首推它的高利息,從2000年以來,高收益債的平均利息為9.38%,現在還有6.47%,和1%左右的定存利率相比真的很誘人。理專通常的銷售手法是,「反正它的利息很高,平常沒事就收利息啊,雖然債券價格會變動,但是靠利息來補就好了,很難賠錢啦。」
但是,如果你真的覺得高收益債永遠不會賠錢,忽略了可能的風險,甚至把高收益債當作定存看待,可就大錯特錯了。
可以從兩個簡單指標,來判別高收益債的投資風險:
1. 利息水準:當殖利率高時,保護價格下跌的能力較強;當利率變低時,保護價格下跌的能力較弱。
從下圖可以發現,目前高收益債的利息6.47%已接近歷史新低的水準,這代表高收益債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。債券總報酬等於債券價格變動率加上利息收入,在不考慮企業破產下,只要高收益債券整體價格下跌超過6%,就可能會把利息都賠光變成負報酬。萬一所投資的債券破產,就更慘了。
2. 看高收益債和股市及債市的相關性:當美國股市跌或美國公債價格下跌,若高收益債沒什麼跌,就代表高收益債很抗跌,此時可以繼續持有;但如果美國股市下跌或公債下跌,高收益債跌幅也不小,就代表市場已經不認同高收益的護本能力,此時就應該減碼。
事實上,敏感的投資人應該有發現,今年高收益債好像漲不太動,而且受到股市和債市的影響都很大,當股市下跌,公債價格下跌,高收益債價格也會跟著下跌,因此今年以來總報酬率才2%多(利息6.47%-價格下跌4%),跟過去動輒5~8%相差甚多。
這也代表,雖然高收益債還未步入空頭,或許我們還可期待即將到來的高收益債元月行情,但最好的時光已經過去了,投資人還是得適時關心高收益債的走勢,愛的瘋狂總是不如愛的理智,你覺得呢?